还差后续一到两个阶段的科研没完成。顾辙就算领先一步,也不可能领先这么多吧?
&esp;&esp;他手头的镜片样品,到底有多少技术含量?没看到专利授权书,大家心里都不踏实,谁敢下血本直接租授权呢?
&esp;&esp;对于这些问题,顾辙当然一点都不介意:“两位怎么称呼?我实说,现在还没拿到授权——但是肯定可以拿到,你们别管我是分案补充也好、行使优先权补充也好。
&esp;&esp;我也一向是这么卖的,觉得不可靠的,可以多观望一下,我无所谓。不过,这个观望最多可能会持续三到四年。
&esp;&esp;不信的可以问问莱法耶特先生,我一年多之前开始卖的离心法美瞳新材料和相关工艺的专利授权,目前都还没拿到呢。不光没拿到,连申请公开、进入实质审核阶段都还没。”
&esp;&esp;顾辙卖技术,从来都是专利申请保密期里就开始卖的,爱买不买,不信也没办法。
&esp;&esp;见他说得那么坦诚,那两个出言质疑的丹阳小老板们,也只好先自我介绍一下,然后试图为同行们争取一点好处:
&esp;&esp;“顾总,我是丹阳明月光学的武长清,刘哥是耀光镜片的。我们虽然生意不大,也就每年几百万片,但相信我们也能代表目前丹阳镜片圈子里的主流情况和担忧了。
&esp;&esp;您这两年在别的圈子崛起的名声,我们也多有耳闻,既然依视路这样的国际巨头都信赖您,我们没道理不信。只是风险毕竟大了,不知顾总要怎么跟大家合作呢?”
&esp;&esp;顾辙扶了一下自己的眼镜,他之前倒是没有对客户做过多的功课,因为太多了,懒得去一家家了解。要了解也是林静静徐嵩他们的活儿,不然顾辙养着这些市场开拓人员干什么。
&esp;&esp;所以,他也就是此刻酒桌上、临时听那武长清和姓刘的自吹,估计这俩人也算丹阳系前三前五的存在了吧,勉强能挑头。
&esp;&esp;丹阳镜片一年八千万副销量,卖几百万副每年的,也不算小厂了。毕竟八千万的量是好几十家中型同行、和上百家小厂,一起瓜分的。
&esp;&esp;顾辙也不跟他们客气,直接公事公办报价:“我目前设想的合作方式,最灵活的,就是欢迎大家到天元光学直接进货,我可以给大家自行贴牌,不加干涉。我每副镜片只预留20块的毛利作为授权费。
&esp;&esp;嫌贵的,想自己生产降低成本的,也行,我要梯度收取授权费——年镜片销售额1亿以下的小厂,我要15的销售收入作为专利授权费。
&esp;&esp;年销售额1亿到10亿之间的企业,1亿到10亿之间的这部分,我收取10作为授权费。超出10亿的部分,上不封顶,我只收5授权费。
&esp;&esp;我也不来查你们的发票开票细节,反正只要是镜片厂,不管你们卖什么,我抽这点比例,应该不过分吧?”
&esp;&esp;一般如果是从销售毛利里面抽授权费,那么抽两成甚至三成都是有的,基本上技术提供方什么都不干就白赚三成,开厂子的一方拿七成,都不算过分。
&esp;&esp;但那样的操作,需要去核查对方的账目、具体毛利多少、卖出去的东西有多少是用到你专利的产品。
&esp;&esp;企业有时候还会故意虚开票,比如卖的是树脂镜片,却开票开成玻璃镜片,规避涉授权费的项目,总之操作起来很复杂。
&esp;&esp;顾辙根基还浅,商业班底也少,折腾不起复杂的查账,所以他宁可简单一点,直接看销售额,说个比例抽成。这样他只要看税务局那儿的数据就行,查账等于是税务局帮顾辙代劳了。
&esp;&esp;5的销售额,肯定是比20毛利要低的,但操作简便易行,适合早期粗放式管理。
&esp;&esp;果不其然,顾辙开出那么“仁慈”的价位,也还依然有大部分人不舍得立刻接受呢。
&esp;&esp;武长清和拿姓刘的,就想着怎么掰扯掰扯讨价还价。
&esp;&esp;顾辙一抬手:“喝酒,我今天就是来通知大家一声,告诉大家海伦眼镜被踢出这个局了。就算郭总今天赶来这个饭局,当着大伙儿的面给我土下座求饶,他么今年也是拿不到新技术授权了。
&esp;&esp;我不是来跟你们谈交易、讨价还价的。授权费的事儿,我也就提一嘴,愿意的就签,我确保6月10日之前调试完成、规模投产,授权期从7月1日开始算,最前面的20天,你们拿了授权的人能生产多少卖多少,就算我白送给你们一点缓冲期。
&esp;&esp;不愿意签的,我的大门也继续敞开,只是我最近比较忙,要去米国读书了,所以这次不签,今年肯定是拿不到授权了。明年应该问题不